与秦少章题汉江远帆五首 其二

:

江山起暮色,草木敛馀昏。谁感离骚赋,丹青吊屈原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晁冲之

晁冲之,宋代江西派诗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字叔用,早年字用道。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)人。晁氏是北宋名门、文学世家。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、晁说之、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。早年师从陈师道。绍圣(1094~1097)初,党争剧烈,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,他便在阳翟(今河南禹县)具茨山隐居,自号具茨。十多年后回到汴京,当权者欲加任用,拒不接受。终生不恋功名,授承务郎。他同吕本中为知交,来往密切。其子晁公武是《郡斋读书志》的作者。 71篇诗文

猜你喜欢

满江红·赤壁怀古

:
赤壁矶头,一番过、一番怀古。想当时,周郎年少,气吞区宇。万骑临江貔虎噪,千艘列炬鱼龙怒。卷长波、一鼓困曹瞒,今如许?
江上渡,江边路。形胜地,兴亡处。览遗踪,胜读史书言语。几度东风吹世换,千年往事随潮去。问道傍、杨柳为谁春,摇金缕。

赤壁矶头,一番过、一番怀古。想当时,周郎年少,气吞区宇。万骑临江貔虎噪,千艘列炬鱼龙怒。卷长波、一鼓困曹瞒,今如许?
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。想当年,周瑜意气风发,一心吞并环宇。万骑临江,鼓声震天;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,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。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,在鼓角声中,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。现在又怎样呢?

江上渡,江边路。形胜地,兴亡处。览遗踪,胜读史书言语。几度东风吹世换,千年往事随潮去。问道傍、杨柳为谁春,摇金缕。
江上渡口,江边小路,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,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。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,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,胜过读历史书籍。东风吹,光景移,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,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。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,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傅德岷,卢晋.《宋词鉴赏辞典》:长江出版社,2011年4月第2版:第269页2、 陈长喜主编.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(下册):天津古籍出版社,2007年09月第1版:第453页3、 张傲飞编,唐诗鉴赏辞典 . 宋词鉴赏辞典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1.06:第785页

赤壁矶(jī)头,一番过、一番怀古。想当时,周郎年少,气吞区宇。万骑临江貔(pí)虎噪(zào),千艘列炬(jù)鱼龙怒。卷长波、一鼓困曹瞒(mán),今如许?
赤壁矶:即黄州赤壁。周郎:指赤壁大战吴蜀联军的统帅周瑜。区宇:即寰宇,宇宙。万骑:借指孙刘联军。貅虎:猛兽,指军队,勇士。列炬:猛烈的火炬。列,同烈,火势猛。鱼龙怒:潜蛰在深水中的鱼龙类水族因受到战火威胁而怒。这是侧面写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。卷长波: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。曹瞒:指曹操,曹操小名叫阿瞒。今如许:如今又怎么样呢。

江上渡,江边路。形胜地,兴亡处。览遗踪,胜读史书言语。几度东风吹世换,千年往事随潮去。问道傍、杨柳为谁春,摇金缕(lǚ)
形胜地: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。兴亡处: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。傍:同旁。春:春色,此用如动词。金缕:指嫩黄色的柳条。化用白居易《杨柳枝词》:“一树春风千万枝,嫩于金色软于丝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 傅德岷,卢晋.《宋词鉴赏辞典》:长江出版社,2011年4月第2版:第269页2、 陈长喜主编.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(下册):天津古籍出版社,2007年09月第1版:第453页3、 张傲飞编,唐诗鉴赏辞典 . 宋词鉴赏辞典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1.06:第785页
赤壁矶头,一番过、一番怀古。想当时,周郎年少,气吞区宇。万骑临江貔虎噪,千艘列炬鱼龙怒。卷长波、一鼓困曹瞒,今如许?
江上渡,江边路。形胜地,兴亡处。览遗踪,胜读史书言语。几度东风吹世换,千年往事随潮去。问道傍、杨柳为谁春,摇金缕。

  这首词,风格豪迈,苍劲有力,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,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,平淡之中见奇伟。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,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。

  上片开头说“赤壁矶头,一番过、一番怀古。”与苏轼的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”相比,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,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;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,倒也显得自然轻快。苏词中的周瑜形象,着墨较多,形象较鲜明;复古词写周郎,仅写他“气吞区宇”的英雄气概,别是一种写法。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,苏轼仅有“谈笑间、樯橹灰飞烟灭”一句;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,极力渲染气氛,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。“万骑临江貔虎噪,千艘列炬鱼龙怒”两句,用精工的对偶句,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,生动、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,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。“貔虎”本指猛兽,比喻勇猛的军队。“鱼龙”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,杜甫《秋兴》诗有“鱼龙寂寞秋江冷”之句,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,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,再也不会感到孤独,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。“卷长波、一鼓困曹瞒”句,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,气势磅礴,与“谈笑间、樯橹灰飞烟灭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,周瑜取胜之速。词写到这里,陡然转折,用“今如许”三字提出问题:现在又怎样呢?这转折一问,问得很好,感慨苍茫,意味深厚。南渡之后,国势一日不如一日,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,全含在这一问句中。

  下片“江上渡,江边路。形胜地,兴亡处”数句,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,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。词人认为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斗,是两军决定存亡的一次战斗。如今看到这些遗迹,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,真胜过读历史书籍。下面又将话题一转,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:“几度春风吹世换,千年往事随潮去”。东风吹,光景移,由三国至今,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,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,这是历史的规律。千古风流人物,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,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!下片的结穴处,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: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,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。言下之意是,由于自己感时伤世,面对“春风杨柳万千条”的美景,再也无心观赏了。这与杜甫的《哀江头》“江头宫殿锁千门,细柳新蒲为谁绿”以及姜夔《扬州慢》结穴处的“念桥边红药,年年知为谁生”是同一种手法,都是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。

  当然,苏轼是宋代一代词坛巨匠,后人再写《赤壁怀古》,要想获得读者的赞许,的确有些困难,戴复古写这阕词,也难免有望洋生叹的感觉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傅德岷,卢晋 .《宋词鉴赏辞典》 :长江出版社 ,2011年4月第2版 :第269页 .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破阵子·柳下笙歌庭院

:
柳下笙歌庭院,花间姊妹秋千。记得春楼当日事,写向红窗夜月前。凭谁寄小莲。
绛蜡等闲陪泪,吴蚕到了缠绵。绿鬓能供多少恨,未肯无情比断弦。今年老去年。

柳下笙歌庭院,花间姊妹秋千。记得春楼当日事,写向红窗夜月前。凭谁寄小莲。
庭院下的柳树还有人弹奏歌曲,花丛间也有姐妹在嬉戏。还记得当年在青楼时的那些事,在月光下红窗前写封书信,谁又能替我寄给小莲呢?

绛蜡等闲陪泪,吴蚕到了缠绵。绿鬓能供多少恨,未肯无情比断弦。今年老去年。
烛陪人落泪,春蚕吐丝,诉说着无尽的凄楚缠绵。乌黑的头发又能经得起多少次生离死别,未必能像断弦一样无情。今年依旧比去年还要衰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克俭主编,晏几道 韦应物诗词选,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,,第34页

柳下笙(shēng)歌庭院,花间姊(zǐ)妹秋千。记得春楼当日事,写向红窗夜月前。凭谁寄小莲。
小莲:人名。

(jiàng)蜡等闲陪泪,吴蚕到了缠绵。绿鬓(bìn)能供多少恨,未肯无情比断弦。今年老去年。
绛蜡:红蜡烛。等闲:无端。吴蚕:吴地的蚕,江苏一带盛产蚕丝,故称“吴蚕”。到了:到底。绿鬓:指乌黑的头发。无情无断弦:像断弦一样无情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克俭主编,晏几道 韦应物诗词选,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,,第34页
柳下笙歌庭院,花间姊妹秋千。记得春楼当日事,写向红窗夜月前。凭谁寄小莲。
绛蜡等闲陪泪,吴蚕到了缠绵。绿鬓能供多少恨,未肯无情比断弦。今年老去年。

  开头两句,描述昔日相聚的欢乐,有人物,有活动,有环境,写得充实而概括,表现了当时富贵之家的那种歌舞升平、安乐豪华的生活景象。在这个生活圈子的姊妹行中,便有令人思念的小莲。接下来,作者把前两句的描写归结为“春楼当日事”,并把这些回忆写成书信,想要寄给小莲。至此,笔锋陡转,“凭谁寄小莲”,因为不知小莲身在何处,这美好的回忆已无法与她共享了,由此不免引发感伤。

  下片开头,虽是化用李商隐的名句,但与原作并不全同,“等闲”、“到了”两个词语起了不小作用,使句意增加了一层无可奈何的感叹,既是“推陈”,更见“出新”,小晏这种艺术手段,尤其值得赞赏。最后三句,感叹人们都一年一年地逐渐老去,今天虽然仍是“绿鬓”,但毕竞承受不住愁恨的煎熬,然而又是仍在苦苦支撑,还不至于立刻就到“断绞”的地步。三句之间,环环相扣,委婉曲折,终于诉尽了九转回肠。

  全词描写词人对小莲的思念:大概是和小莲隔别很久了,消息不能通,思之歪切,不觉形于笔墨,缠绵往复,仿佛有李商隐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螨炬成灰泪始干”的情思。对一个歌妓能够这样真挚,可见词人对女性绝无轻薄的意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双启编著,晏几道词新释辑评,中国书店,2007.1,第238页 2、 陈寂撰,二晏词选,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1988年06月第1版,第107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

:
雪晓清笳乱起。梦游处、不知何地。铁骑无声望似水。想关河,雁门西,青海际。
睡觉寒灯里。漏声断、月斜窗纸。自许封侯在万里。有谁知,鬓虽残,心未死。

雪晓清笳乱起。梦游处、不知何地。铁骑无声望似水。想关河,雁门西,青海际。
恍惚雪天的早晨,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。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,竟有这边关风情。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,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。呵!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,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,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!

睡觉寒灯里。漏声断、月斜窗纸。自许封侯在万里。有谁知,鬓虽残,心未死。
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,漏声停,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。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。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?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,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!

参考资料:

1、 聂石樵.宋代诗文选注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2.08:第227页2、 张永鑫,刘桂秋译注.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陆游诗词选译 修订版:凤凰出版社,2011.05:第297页

雪晓清笳(jiā)乱起。梦游处、不知何地。铁骑无声望似水。想关河,雁门西,青海际。
雪晓:下雪的早晨。笳: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。清笳,清凉的胡笳声。无声:古代夜行军,令士卒口中衔枚,故无声。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,衔枚无声疾走,望去像一片流水。关河:关塞、河防。雁门:即雁门关,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。青海:即青海湖,在今青海省。青海际,青海湖边。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。

睡觉寒灯里。漏声断、月斜窗纸。自许封侯在万里。有谁知,鬓(bìn)虽残,心未死。
睡觉:睡醒。漏:滴漏,古代用铜壶盛水,壶底穿一孔,壶中水以漏渐减,所以计时。漏声断,滴漏声停止,则一夜将尽,天快亮了。鬓残:喻衰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聂石樵.宋代诗文选注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2.08:第227页2、 张永鑫,刘桂秋译注.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陆游诗词选译 修订版:凤凰出版社,2011.05:第297页
雪晓清笳乱起。梦游处、不知何地。铁骑无声望似水。想关河,雁门西,青海际。
睡觉寒灯里。漏声断、月斜窗纸。自许封侯在万里。有谁知,鬓虽残,心未死。

  上片写的是梦境。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:雪、笳、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,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,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。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。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。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,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;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——是在梦中的联想;这样的关河,必然是雁门、青海一带了。这里,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。但是,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?那就不忍说了。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“梦游”呢?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,收复故土。这压着作者的心病,迟迟未能解除。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,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,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,从而过渡到下片。

 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。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:漏尽更残,寒灯一点,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。这样的环境,既和清笳乱起、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,又和作者从戎报国、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,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。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,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。梦境何等的雄拔,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。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,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。虚实对比,形成巨大反差,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。“有谁知”三字,照应“寄师伯浑”的题目,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。篇末直抒感慨,身虽老而雄心仍在,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,从而振起全篇,激扬着高亢的情调。

  人老而心不死,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,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。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(陆游·《示儿》),即使是死了,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。如此爱国热情,是多么伟大!梦境和实感,上下片呵成一气,有机地融为一体,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,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双启.陆游词新释辑评:中国书店出版社,2003年01月第1版:第101页2、 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南宋·辽·金卷).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年版,第1385-1386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醉落魄·苏州阊门留别

:
苍颜华发,故山归计何时决!旧交新贵音书绝,惟有佳人,犹作殷勤别。
离亭欲去歌声咽,潇潇细雨凉吹颊。泪珠不用罗巾浥,弹在罗衫,图得见时说。

苍颜华发,故山归计何时决!旧交新贵音书绝,惟有佳人,犹作殷勤别。
容颜苍老,白发满头,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。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,只有你殷勤为我设宴践行。

离亭欲去歌声咽,潇潇细雨凉吹颊。泪珠不用罗巾浥,弹在罗衫,图得见时说。
就要告别而去,开口未歌先凄咽,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。不要用手帕擦眼泪,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,再次相会时,便把这作为相知、想念的凭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《读点经典》编委会.豪放词圣苏东坡·辛弃疾名词名句:凤凰出版社,2012年6月:80-81

苍颜华发,故山归计何时决!旧交新贵音何绝,惟有佳人,犹作殷(yīn)勤别。
醉落魄:词牌名。即《一斛珠》。苏州阊门:春秋末期,伍子胥始筑吴都,阊门是这座城池“气通阊阖”的首门。佳人:指秦楼楚馆里的商女,这里指的是歌女。

离亭欲去歌声咽,潇潇细雨凉吹颊(jiá)。泪珠不用罗巾浥,弹在罗衫,图得见时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《读点经典》编委会.豪放词圣苏东坡·辛弃疾名词名句:凤凰出版社,2012年6月:80-81
苍颜华发,故山归计何时决!旧交新贵音书绝,惟有佳人,犹作殷勤别。
离亭欲去歌声咽,潇潇细雨凉吹颊。泪珠不用罗巾浥,弹在罗衫,图得见时说。

  词的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,谓虽已“甚颜华发”,却是“故山归计”仍未决。以问句出之,见感慨更深。

 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导致了“旧交新贵音书绝”。而且眼前,“惟有佳人,犹作殷勤别。”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,输肝沥胆,是可贵的知己。这首阊门留别词中,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,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,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,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。同是天涯沦落人,同样有不幸的命运,临别之际,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。

 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。由“殷勤别”到“离亭欲去”,意脉相连,过片自然。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,下片由人到己,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,情感交流。歌妓擅唱,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。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,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,以至于泣不成声。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,一个“咽”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。十月初冬,寒风袭人,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,纷纷扬扬,无穷无尽,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。

  结句用武则天《如意娘》诗之诗意:“看朱成碧思纷纷,憔悴支离为忆君。不信比来长下泪,开箱验取石榴裙。”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,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,任它洒满罗衫,等待再次相会时,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。这既是劝慰佳人,也是自我宽解,此时洒泪相别,但愿后会有期。

  纵观苏轼的一生,一直处于“欲仕不能,欲隐不忍”的矛盾中。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,他郁郁不得志,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。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唐圭璋,周汝昌等 .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唐·五代·北宋卷)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8-04:720-721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木兰花慢·送归云去雁

:
送归云去雁,淡寒采满溪楼。正佩解湘腰,钗孤楚鬓,鸾鉴分收。凝情望行处路,但疏烟远树织离忧。只有楼前流水,伴人清泪长流。
霜华夜永逼衾裯,唤谁护衣篝?今粉馆重来,芳尘未扫,争见嬉游!情知闷来殢酒,奈回肠不醉只添愁。脉脉无言竟日,断魂双鹜南州。

送归云去雁,淡寒采满溪楼。正佩解湘腰,钗孤楚鬓,鸾鉴分收。凝情望行处路,但疏烟远树织离忧。只有楼前流水,伴人清泪长流。
白云归雁都已经远去,给我留下的只是这嫩寒时节的满天秋色。解佩分钗,临别互赠信物,鸾鸟铜镜也一人一半。凝情遥望去路,只见远树含烟,织成一片离忧。自己滴不尽的眼泪,只有楼前的溪水与之相伴长流。

霜华夜永逼衾裯,唤谁护衣篝?今粉馆重来,芳尘未扫,争见嬉游!情知闷来殢酒,奈回肠不醉只添愁。脉脉无言竟日,断魂双鹜南州。
秋深夜浓,寒霜降落,衾被不耐严寒,有谁替我整理衣篝。回到同住的旧馆,想起你还没离开的时候,落花不扫,只是在院子里嬉戏游玩。如今只知心情烦忧时以酒浇愁,却不知这酒百折回肠,不能醉人反而让人多添几分惆怅。整天默默无语,只希望能化为凫鸟飞去与你相聚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林音.《婉约词三百首注析》.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03:2322、 李国强,白冬雁.《历朝送别忆旧诗·踏莎行卷》.北京:华夏出版社,2000:178

送归云去雁,淡寒采满溪楼。正佩解湘腰,钗(chāi)孤楚鬓(bìn),鸾(luán)鉴分收。凝情望行处路,但疏烟远树织离忧。只有楼前流水,伴人清泪长流。
佩解:分别时解佩相赠。钗孤:指分钗留别。钗,两股笄并为一起,是首饰的一种。鸾鉴:饰有鸾鸟图案的梳妆镜。

霜华夜永逼衾(qīn)(dāo),唤谁护衣篝(gōu)?今粉馆重来,芳尘未扫,争见嬉游!情知闷来殢(tì)酒,奈回肠不醉只添愁。脉脉无言竟日,断魂双鹜(wù)南州。
衾裯:寝时覆体之具。衾,大被。裯,帐。衣篝:薰衣用的竹薰笼,篝,竹笼。争见:怎见。殢酒:病酒,困酒。这里指借酒消愁。殢,困倦。竟日:整日。双鹜:双飞的野鸭。南州:泛指南方州郡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林音.《婉约词三百首注析》.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03:2322、 李国强,白冬雁.《历朝送别忆旧诗·踏莎行卷》.北京:华夏出版社,2000:178
送归云去雁,淡寒采满溪楼。正佩解湘腰,钗孤楚鬓,鸾鉴分收。凝情望行处路,但疏烟远树织离忧。只有楼前流水,伴人清泪长流。
霜华夜永逼衾裯,唤谁护衣篝?今粉馆重来,芳尘未扫,争见嬉游!情知闷来殢酒,奈回肠不醉只添愁。脉脉无言竟日,断魂双鹜南州。

  上阕开篇以秋景寄托离情。那在云中归去的大雁,就如同离别的李氏已经远去,此时伫立在溪楼上的词人,望着满眼秋色,感觉到了淡淡的寒意,这寒意既是真实的初秋感觉,也是因离别而引起的内心感受。后三句追忆惜别,解佩分钗,相恋的两个人互赠信物,依依惜别。其中“鸾鉴分收”四字化用南朝徐德言和其妻破镜各留一半的情景,暗示破镜难再圆的悲剧结局。

  “凝情望行处路,但疏烟远树织离忧”两句写词人在情人离开后所见所想。他静默地站立在原地,远望着吞没了情人背影的长路,被淡淡疏烟、树影笼罩。词人用“织”字形容烟影交错的景象,静态中表述出一种动态,离忧仿佛词人的内心一般绵软,让人不忍触碰。无法挽留情人的词人,只能看着那楼前默默长流的水,独品伤悲,静静地流泪。“伴人清泪长流”一句,把流水写得善解人意,这种移情入景的手法,表面写水多情,实际上是在影射词人为情所苦。

  在此后,词人开始预想没了恋人陪伴的生活。以往秋深雾浓时,总有伊人为他打理衣服被衾,可如今再也不会有人记起这些了。“念粉馆重来”,词人旧地重游,昔日二人嬉闹的地方,如今尘埃满院,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她残留的香气中寻找记忆了。这里词人欲写苦情反写蜜事,以今日的“无”来反衬往昔的“有”,离别对比,用笔曲折,相思的苦痛如娓娓道来。

  “情知”两句为词人以己之情揣度昔日恋人此时的心理,想象着她也和自己一样正被别愁深深困扰,只能借酒来浇愁。但“举杯消愁愁更愁”,酒喝得愈多,思念愈是干回百转,折磨词人。恋人所去之地浮山在江北,而张孝祥所居之地在东南,二人虽然彼此牵挂,却遥遥相隔不能在一起。所以词人“脉脉无言竞日”,看着双宿双飞的凫鸟黯然销魂,遥想“南州”(暗指李氏居住的地方)。

  整首词有景有情,有现实有回忆,也有预想,笔触柔情细腻,直叙中亦有伤怀,平常而不流于呆板,婉转摇曳,情深款款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林音.《婉约词三百首注析》.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03:232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